身边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度校级先进集体——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时间:2024-06-24      来源:      浏览次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学生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生处的具体指导下坚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守住校园安全稳定底线。

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1.以生为本,预防为主,优化知识教育。学校自2018年起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32学时的必修课,经过几年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成为一门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课,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持续提升。教学设计有温度体验式教学注重案例分享和小组研讨,师生、生生互动热烈而温暖,学生乐学享学。2023年为4校区388个班级10883人讲授心理健康课,指导辅导员带领班级团辅244场次,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教学内容有深度紧密围绕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近几年着力拓展课程思政深度,突出生命教育主题如在课堂上宣讲联合抗疫的故事,将生动的抗疫实践“活教材”转化为思政教育“新教材”,激发学生爱校荣校和珍爱生命的意识。程师资保障有力度,近三年吸纳48名兼职授课教师,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有力保障小班化教学师资需求教师发展采用“一课多师”制,形成“教研室+督导师(12名)+授课教师(53名)”队伍形态;2023年依托“优师计划”完成督导评价39场次、集中培训11场次

2.遵循规律,守正创新,深化宣传引导。坚持“常年不断线,月月有重点”的工作思路,持续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活动体系。每年开展“3·25 善爱我”—生命教育月、“5·25 我爱我”—心理健康月、“9·25 友爱我”—朋辈互助月以及“10·25 师爱我”—师生关爱月,以宣传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塑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品质。2023年共开展教育活动90余场次,开展影音、文字科普宣传100条。探索“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利用“三微一端”创设“解忧信箱”“咨询师有话说”等专栏,给学生提供诉说心事、纾解压力的平台全年共收到来信116封,回复有效信件 69封,极大拓宽了学生求助途径,提升学生生活满意度

3.分类推进,综合施策,规范咨询服务。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近年来陆续开通线上预约平台和线下“急诊室”,满足轻重缓急各类学生需求。疫情期间,开通文字咨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切实解决各类突发应激状况在宿舍开拓“朋辈小屋”3间,便于咨询师及时出现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保证危机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封校管理期间完成特情处置5起。2023全年新增预约153人,完成心理咨询876人次。为保障咨询服务质量,2020年启动咨询师“月享会”,进行专题培训、案例讨论、专业督导等近200学时

4.三全育人,协调联动,抓实预防干预。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不断优化心理测评工作2020年,学校由每年一次的心理测评调整为每学期一次,测评对象由新生调整为全体在校学生,确保危机排查不漏一人。测评完成后,对指标异常的学生开展校、院联合的一对一访谈排查对疑似危机学生建立“一生一”心理成长档案,从危机启动、跟踪处理直至危机解除,动态更新流程数据,实现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坚持整合力量、资源共享,构建家校社协同干预机制。校内明确责任帮包制扎实落实学院领导班子辅导员、学生骨干等对心理危机学生结对帮扶,确保责任明晰、跟踪闭环。危机学生实行“周总结、月汇报”制度,学院每周分析研判、心理中心每月汇总跟踪轨迹并呈送分管校领导审阅,目前累计已完成心理健康工作简报98每年跟踪处理危四百余心理中心主动“送服务上门”,每学期深入学院开展工作调研、联合研判,既有助于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急难愁盼,优化心理工作顶层设计,又可以帮助学院及时化解风险,避免危机滋生蔓延。校外完善家校沟通反馈机制。一方面定期与家长联系反馈学校心理健康状况分工协作应对学生出现的精神障碍危机。另一方面,开展“新生家长心讲堂”4期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危机识别、反馈和干预。畅通学校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5家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每年约有50名学生得到及时转诊避免了因心理问题恶化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1.坚持专、兼、聘相结合,配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必修课的开设和改革、学生心理发展意识的觉醒,都对心理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挑战。心理中心主动思考、开拓思路,通过面向全校发布招募令和主动调研挖掘,先后吸纳17名业务课教师参与到教学、咨询中来,阶段性解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需求和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

2.健全培训培养体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解决信息捕获和抓取能力不足、应急反应和联动不灵敏、帮扶引导不够精准等问题,心理中心秉承“先有后优”建设理念,采用“传帮带”工作方式落实队伍梯队发展。依托辅导员“强基计划”19期、咨询师“月享会”29期、授课教师“优师计划”以及朋辈小屋项目,对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完成规定学时的专业系统培训,力促“学生乐学——自我调节能力提升、队伍有力——全员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能力提升”良好局面的形成。组织编写《辅导员危机预防干预操作手册》,成为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的活地图和指南针。近年来对导师、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的培训超500学时,协同育人的意识和素养都在大幅提升。

3.加强应用研究,提高工作效能。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数理学院开展实证研究,推动心理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如预实验发现了归属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后,自2020年对大一新生开展由辅导员带领的班级团辅,师生均反馈对班级凝聚力大有裨益;接下来将在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下开展相关研究探索,为构建能促进所有大学生积极发展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1.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在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经费保障等方面集聚资源、整合力量,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发展。相继出台《青岛科技大学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组应急工作预案》《青岛科技大学“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实施细则》《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危机学生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清单,落实落细全员育人、协同联动预警防控机制。

2.强化经费保障。学校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并视情建立增长机制。加之教育厅自2019年起每年补充示范中心建设经费15万,较好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考评制度,出台《青岛科技大学心理工作站考核体系》,心理育人工作成效作为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明确基础工作占比,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提高心理育人质效

夙夜更替,滴水石穿。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安全稳定得益于思政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奋勇争先,更离不开各领域、全链条的勠力同心。吾辈将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坚决守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田,全力保障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