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波,男,中共党员,现任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2011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先后担任高分子学院辅导员、学工办副主任,市北团区委副书记(挂职),校友服务岗主任科员,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等职务,面对不同的服务群体,他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实干担当,用青春与智慧诠释着高校教育服务一线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一、坚定信念、加强学习,精心做好学团工作
作为一名高校科级干部,他始终以“四有”好老师和学校党委提出的“六个素养”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做到站位高、情怀深、本领强、担当实、纪律严、定力坚,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将政治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他常说,无论是辅导员岗位还是校友服务与就业指导,都是个细心活和良心活。他将不断满足服务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服务群体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初心,通过勤学、勤思、勤实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在工作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增强服务能力。他担任辅导员期间,善于总结事务管理经验,乐于探索思政教育规律,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先进典型,所在学院学生工作与就业工作考核均居学校前列,个人获得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连续三年获评校优秀辅导员,工作第四年获评第六届“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挂职市北团区委副书记期间,他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分管青年创业、社工点建设、志愿服务及专门教育等工作,所在团区委年度考核全市第一,其分管的社工点获批3家省示范社工点(全市5家),个人获评青岛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并作为唯一挂职干部代表在全市高校团委书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体现了高校团干部的作为与担当。他以诚待人、踏实干事,让“勤奋、认真”成为奋斗底色。
二、创新思路、苦干实干,热心做好校友服务
2017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他岗位调整到校友办,面对所带的高分子学院2016级627名本科生暂无新入职辅导员的情况,他主动要求兼顾好两边工作,将该级学生带到暑假,并亲手交给了新入职的辅导员。校友办当年作为正处级建制的新部门,同步承担学校理事会、校友总会、基金会与橡胶博物馆筹建办等职能。新部门校友服务岗只有一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他加班加点推动校友工作在创新突破中高质量发展,在省内率先实现青岛科技大学校友会在省民政厅的注册登记,《青科大校友》创刊并编辑7期,策划“校友+”行动计划,开展校友文化季、“校庆日”系列庆祝活动、校友值年返校、校友创新论坛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凝聚校友、创新聚力、共赢发展。
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到学校理事会成立以及理事会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的综合服务及理事单位联络走访工作中,助力理事(单位)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加强校友组织网格化建设,创新开展校院两级校友年级理事会建设,加强学院校友会、海外校友会、地方校友会、校友年级理事会的建设,实现校友组织由55个发展到93个。打造了“校友e家”综合服务平台,负责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排名稳居全国前30。投身70周年校庆中,邀请全国校友代表参加7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服务校友书画学会成立与第五届校友代表大会;承担中国橡胶博物馆(学校2019年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筹建办部分工作,协助做好博物馆文物史料的征集与宣传工作,年度重点任务顺利完成。他热情服务、吃苦耐劳,让“创新、实干”成为服务本色。
三、心怀感恩、开拓奋进,用心做好就业指导
2020年9月22日忙完70周年校庆中承担的部分工作后,他进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他不断丰富“一体两翼三化”就业工作模式内涵,探索“3113”就业工作思路,构建就业思政与就业育人体系,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思考把握自身生涯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观。2021年以来,所在中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学校年度人物、教育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个人获评青岛市人才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作为骨干成员,助力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100个就业工作典型案例、山东省首批就业“绿灯”先进高校。
他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嘉年华”与“生涯教育月”两大就业育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技能。学校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立项数量连续2年为全省第一,2023年立项72项位列全国第6位,以就业育人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涵。他注重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互动,关注企业用人需求。他曾为了做好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就业调研,顶着高烧连续熬了4天,联络上百家主要用人单位,确保每一家单位都能畅通,在后期省厅第三方调研中,我校连续两年用人单位评价100%,指标得分(满分50分)全省第一。他每年参与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00余场,服务用人单位3000余家,提供岗位20余万个;注重选树就业育人先进典型,1人获评全国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全省唯一),1人获首届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他在大众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校内外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00余篇,讲好科大就业故事,擦亮科大就业品牌,让“情怀、担当”成为工作的特色。
“奋斗最精彩、敢拼才会赢”是他笃定的人生信条。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感恩母校的培养,愿深耕一线争做排头兵,在攻坚克难中勇当尖兵,聚焦“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为“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建设添砖加瓦。